今天是我照顧友人兩歲的女兒恩恩的第三天 (前文請看【給孩子完整的愛】),原本一心想幫助這家人的我今早卻因一樁『起司球』事件把小女孩給弄哭了。
事情是這樣的。平日每天早上陪女兒遊戲後,我總會為她準備一個裝有水果或餅乾的點心盤,之後再利用女兒休息的時間做點家事,今天當然也不例外。因為想起冰箱裡還有一塊前兩天才從超市買回來的煙燻高達乾酪 (Smoked Gouda),我趕緊把它拿出來切成小丁塊,搭配些小餅乾,裝盤後讓兩個小朋友坐在小桌子旁分著吃。不料才剛轉身開始整理客廳時,卻被身後傳來的嘔吐聲給震住。回頭一看,恩恩嘴裡塞滿了起司,彷彿是被噎住了,只是她仍然不斷地將左手裡的一把起司繼續往嘴裡送。我趕緊把恩恩口裡的食物挖出來,這才發現原來桌上除了一個空盤子外,還躺著另一個顯然是她先前吐出來的『起司球』。
看了這個景象,我又生氣又難過。帶著嚴肅但平靜的聲調,我告訴恩恩她這樣的行為是不好的。即使是自己再喜歡的東西,我們都要學習與他人分享,而非自私地將其佔為己有。我很高興看到她喜歡這些點心,但是她這種把才咬了幾口的食物吐出來 (好再拿新的東西) 的作法實在很不衛生。如果她下次再發生這樣的事,我會要求她把它吃下去。一聽到我要求她把「吐出來的東西吃下去」,恩恩馬上嚎啕大哭,拎著包包說要回家找婆婆。經過一陣安撫,她終於平靜了下來。只是之後恩恩似乎因為我在教加恩 (我自己的女兒) 英文 (註1),沒有將注意力完全投注在她的身上而開始搗蛋,最後又開始大聲哭鬧吵著要回家,讓我感到十分無奈。
中午過後,兩個小女孩終於入睡了。我整個人癱在沙發上,疲憊、沮喪,不知所措。忽然間,我體會到其實自己也太苛求恩恩這個孩子了。恩恩畢竟才剛來我們家幾天,我和加恩對她而言都是陌生人,她的焦慮與恐懼感是難免的。過去恩恩在家裡能夠享有她母親全部的愛,現在卻必須學習和另外一個人分享,這不是件容易的事,我應該要給她時間。
我想起了自己最近正在閱讀的 The Five Love Languages of Children(中譯本 《兒童愛之語》 裡說的: 就像成人一樣,每一個孩子也有一個情緒的愛箱,不同人的愛箱需要用不同的語言來填滿。恩恩的內心缺乏不安全感,應該是她對愛的渴望沒有得到滿足,所以感覺上特別地黏人,十分需要別人的注意。這二、三天來,我忽略了她心裡的真正需要,只是一味地「教導」她,希望她能專心學習,不要過分依賴,不要爬上爬下、翻箱倒櫃。但是說穿了,我不過想改變她,讓她變成我習慣的樣子。這是我的不對,真正需要改變的人其實是我。
半個鐘頭後,淺眠的恩恩醒來了。雖然仍然有點累,我還是快步走進房裡把恩恩抱出來。之後的兩個半個鐘頭 (註2),恩恩和我一起依偎在沙發上念書、看電視和吃點心,還一起完成了她的第一個拼圖呢!
看著恩恩可愛的笑容,我告訴自己 : 「今天起,我只想給她愛,給她時間。其他的,就以後再說吧!」
(註1) 因為兩個小朋友的學習方式與認知程度有異,我選擇個別教導。
(註2) 我的女兒很容易入睡,通常也睡得比較久。